公司动态

山西院优秀征文作品展① | 《从鲁迅先生到“键盘先生”》

作者:
时间:2024-04-23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开启一段阅读的旅程

用阅读丰满心灵的居所

用脚步丈量人生的长度

本期为大家带来山西院综合管理部范煜的《从鲁迅先生到“键盘先生”》,该作品获得集团“用文字记录生活 让美好润泽心灵”主题征文活动——特别优秀奖。


关于作者:范煜,山西院综合管理部法务专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子高高的帅气小哥哥,工作中的他严谨、细心,做起事来毫不含糊,逻辑缜密、严谨负责,生活中的他热爱健身、跑步、摄影、读书……他说:“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前进,才能不断拓宽生命的广度。”

71bf809a6b91e75192c335d5f207dac(1).jpg


《从鲁迅先生到“键盘先生”》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在一个周末的惬意午后,我在外婆家阳台边的藤椅坐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漫不经心的捧着一本《鲁迅经典文集》读,无意间读到鲁迅先生的一篇我之前未读过的杂文,题目叫做《略论中国人的脸》,是先生在1927年发表于北京《莽原》半月刊的一篇文章,文中谈到鲁迅先生见西洋人所画的中国人,“头上带着拖花翎的红缨帽,一条辫子在空中飞扬,朝靴的粉底非常之厚”,先生认为这是满洲人连累了我们,又说到“独有两眼外斜,张嘴露齿,却是我们自己本来的面貌”,但先生认为“其实并不尽然,外国人特地要奚落我们,所以格外形容得过度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时下微博热搜榜的几个话题,一是人教版教科书插画被指丑陋事件,二是国内新拍的一部动画电影主角形象清一色“眯眯眼”被指丑化国人形象事件。纵观这两个话题下的评论,有很大一部分的声音都认为是大家过于敏感,一来太过夸大一个小小插画人物“面向”的重要性,二来是中国人对“眯眯眼”这一形象的偏执逆鳞,不知不觉中我也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有了类似的看法,认为也许当下的国人确实太过敏感,犹如惊弓之鸟,亦或是一只一碰就炸毛的小猫,缺乏一种所谓international的大度和包容性。直到我读这篇《略论中国人的脸》,羞愧之情油然而生,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下时代的年轻人,竟不如百年前这位先生把这个问题看的透彻,实在不该。另一边也在感叹历史竟能如此相似,原来类似问题的讨论早在百年前就已发生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早已完完整整的说明了对描绘“面向”的重要性,也告诉了我们对于中国人面向刻板印象的敏感并不是杞人忧天,正如先生在文章结尾所写,倘若国人自己尚且不在乎这个问题,所作所写所拍之作品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也发出“看哪,我们的祖国的人们是这样的”的感叹,当有何颜面之于后世子子孙孙。想到这里,使我不由对先生的敬仰又多了几分。

这时我慢慢合上书,凝视着封面那头发如刷子般短短的却根根直立着的鲁迅先生形象画,开始回想自己为何要读这本《鲁迅经典文集》。还记得中学小学时,老师每每让背诵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倍感头疼,在当时的年纪看来实在是晦涩难懂,不知所云,背起来又格外绕口,只知先生之大名,不知先生之文章究竟好在何处,能够让百年后的学生依然在课本里诵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曾经背诵的经典段落总是时不时出现在脑海,这时我才吃惊的发现原来我的身边也还有无法脱去长衫的“孔乙己”;也有步入社会后再也无法回到儿时的玩伴“闰土”;也有承载自己童年美好记忆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如今的时代也还依然有“骂杀与捧杀”,也有还在推崇的“拿来主义”,还有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反思。原来鲁迅先生的笔调如此之犀利,精神如此之深刻,眼光如此之独到,对人心的洞察如此之准确,他早已将中国的人与社会看透,而直到现在我才真正被先生所折服,顿觉悔之晚矣。于是这次再读先生的文章,我祛衣受业委诚求当,便开始思考一个自己未曾想过的问题,为什么恰是在那个民族面临危亡的时期,中国出了这么一个先生,即便是整个民族危在旦夕,他依然不曾对自己的民族失去希望,他深信自己的民族,毅然回国用笔杆拯救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究竟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长久的思考过后我渐渐找到了答案,我想大概这就是一种深植在骨子里的自信,是对自己民族的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悠闲午后的困乏总是令人难以抵挡,读累了书的我拿起手机来刷,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叫做“键盘侠”的群体,泛指一些喜欢躲在手机和电脑背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抬杠并质疑一切的人,更有甚者从质疑观点上升到质疑文化、质疑民族,然而在这些不负责任的质疑背后带来的其实并不是反省和思考,而是带起了网络文化的“节奏”,在盲目的“节奏”背后是对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根基的抹黑和诬蔑,是对中华文化自信的冲击。我又想起近来我在某视频网站关注的一位埃及博主,经常分享自己祖国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在她的讲述下总能让我情不自禁被埃及古老和深邃的文化打动,她的讲述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澎湃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冲击着一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心,我想这股力量应该就是她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文化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因此我深深体会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自己坚信一件事物,才能够让别人相信,倘若自己尚且不信,又谈何让他人相信,而这不就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突然我脑海中萌生出了一点甚是引人发笑。在鲁迅先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像先生这样的文笔和思想欲发声却还要在杂志报刊上投稿发表才有机会让人看到,如今的我们只要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就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看到,然而我们偏偏不做“先生”却要做“侠”,不知若是让先生知道了又会作何感慨,我想他定也会写篇文章来讽刺吧。毕竟中国如鲁迅先生这般的先生难再有第二个,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不能多几位“键盘先生”呢?